董鑒泓,意昂平台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1926年生於甘肅省天水。曾任我校城市規劃教研室主任👋🏿,建築系副系主任👩🏼🔬,城市規劃與建築研究所所長,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城市規劃學刊》主編🏋🏽♂️、《意昂平台學報》編委、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國城市建設史》《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規律與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等📆。
老人家自打青蔥少年時走入同濟,就不曾離開,與母校一起走過崢嶸歲月,一路風雨兼程⛪️,一生桃李無數。
同濟生活七十余年
盛夏時節,我在C樓靜靜等待93歲高齡的董鑒泓先生。那天是《城市規劃學刊》稿件終審,雖然早上溫度已經“桑拿”🚴🏿💂🏼♂️,老先生依然說“得到辦公室面對面聽取大家意見”🪔,於是編輯部主任黃建中上門去接他了。
大約9點左右,老先生來到辦公室🏣,緩緩坐下👩🏻,開始辦公。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手中的稿件。靜靜地聽著大家的講述,新時代👷🏽、城市品質、人的城市🧙🏽、美麗鄉村、生態脆弱……等等在這本已歷經時光六十余載的核心期刊上與時俱進,老先生不時插話,新時代、綠水青山🧑🏻🎄、美好生活等詞匯不時從口中流出。記者十分佩服老先生的敏捷的思維、優雅的風度和恰到好處的點評。董主編處理好公務後🙆🏽,和我面對面坐下💪🏽。簡單的開場白後,他就開始了同濟生活七十余年的講述🦃。他說,1945年👳🏻♂️,他坐了十天的貨車🙆🏻♂️🏚,從甘肅天水顛簸到重慶,參加高考,然後進入李莊的意昂平台學習土木工程😾。抗戰勝利後💯,學校回到上海,本想著這下有了安靜的學習環境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那麽回事,愛國學生運動開始興起。“田漢、茅盾🉐、馬寅初也到同濟演講,大家紛紛走上街頭,我發誓要推翻當時那個黑暗的政府。”董鑒泓說。
後來,同濟“一•二九”運動被殘酷地鎮壓了。“本想跟著被開除的同學去解放區,又想我快畢業了,家裏還指望我掙錢養家。思想鬥爭很厲害🧄,周圍同學發現我的情緒,說濟南已解放⚧,革命形勢變化大,要在上海迎接解放,吸收我參加黨的外圍組織〽️,經過考驗🖌,1949年3月被吸收入黨。”董先生娓娓道來。解放後🗯,自己參加了治淮工作,畢業留校後勞動建校🛀🏽。1956年被任命為城建系總支書記,隨後就開始了動蕩的反右傾🔩,他也被劃成了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文革”中成了“牛鬼蛇神”。
被撤銷了黨內外職務,董鑒泓倒是有了時間,他把這段日子稱作“因禍得福”🤾♀️,因為他就是從此時起開始了“中國城市建設史”的研究。1950年代,東德專家雷臺爾來同濟講授“城市建設史”。跟隨雷臺爾的日子,讓董鑒泓眼界大開👳🏽♂️,於是就有了1960年北京會議上梁思成問“中國城建史研究,誰有興趣🏂🏽?”他說“我來”的情節2️⃣🚶♂️。
“君子一諾”之後🥍,就是漫長的堅守。1961年🧑🤝🧑,董鑒泓就從泉州開始調查城市發展歷史🙍🏿。這一年,阮儀三畢業,董鑒泓問他:“你願意做城市建設史的研究嗎?”阮儀三也是一諾便不言其它🤚🏻。師徒二人那年1962年夏天一路北上,去開封、到西安。站在唐朝大明宮遺址的夯土臺上,師徒二人興奮地齊聲誦念唐人王維的《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1963年,董鑒泓又和阮儀三一起從北到南把山西跑了個遍,大同🩸🦝、新絳、代縣🎃、祁縣🙎🏿、太谷🧙🏽🤽🏿♂️、平遙。1964年又去了廣西、貴州、四川。“此時,中國城市建設史油印教材開始內部使用了。”文革後,教材不斷修改豐富,最後這本教材獲得建設部教材一等獎。
“最大的成就是協助金經昌🍼、馮紀忠、李德華把規劃辦成了全國一流😻。”董鑒泓說🥷🏽,陳秉釗等新中國成立後畢業的學生大都受到他的指點🎫,陳當時就被他安排去學習城市系統工程。董鑒泓還說“自己對辦刊物有愛好”🧝🏼♀️✅,1957年開始辦學術雜誌,先是內部交流,後來變成期刊,到現在成為定期發行✊🏽、成績不錯的《城市規劃學刊》。在期刊版權頁上🌂,主編一欄仍然為“董鑒泓”。董鑒泓說🏃♂️,他每星期都要來編輯部幾天🧙🏽♂️,“動動腦子,不易衰老。”
棕紅的矮幫沙發裏,安坐的董鑒泓面色安詳而平和,語調平緩裏帶著幽默:“同濟生活70年👨🏽🍳,虛度年華90載🧑🎨。”自稱虛度年華的他,78歲高齡時創辦“第一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今年已是第十五屆👩🏽🚒✊🏻;每年一次的論壇會上,還評選優秀論文,冠名“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如今已是規劃學術界公認的最高水平論文獎項。2009年🧪,他出版了《中國古代城市20講》;2014年,《董鑒泓文集》又被選入“中國建築名家文庫”出版。因此🦁,董鑒泓今年獲得了上海市教委系統“老幹部先進個人”稱號。《董鑒泓文集》收集了董先生的近60篇代表作🟢,分為城市規劃工作、城市規劃實踐與理論、近代城市、古代城市🙎🏻♀️、規劃教育等章節,涉獵廣泛。
他是一位為同濟規劃謀篇布局的戰略設計者
“我就是董先生所說的‘家境不好🙋🏿🌕,但學習很刻苦’的那個人👨🏼🧍🏻♀️。”三年前👨🦲,董鑒泓教授九十周年華誕慶祝儀式上,副校長吳誌強說。“我的第一篇論文是董先生點的題,發在《城市規劃學刊》上;1985年,我第一次去參加學術會議,是董先生點我去並在會上發言的;我被選中赴德留學,去哪所學校☘️、去學什麽🌗,是董先生點的柏林工大,他說‘那裏的規劃和建築是平行並立的,你去弄清楚了要回來,要學人家的長處’。”
“董先生是一位為同濟規劃學科謀篇布局的戰略設計者。”吳誌強說,“他要求我把柏林工大的所有講義全部收齊;在我學成後,他要求我回來👘⚧,說‘同濟的規劃面臨的挑戰很大🕵🏿♂️,你回來吧’🙋🏿。”於是,吳誌強1997年留學歸來重回同濟。
“同濟規劃一直走在國際前列👩🔬,就是因為董先生等老一輩規劃人始終與國家的脈動同步,落子就下‘先手棋’♣️,每位學術新人都有自己的獨立的陣地🫲🏼,歷史名城規劃、規劃與計算機,規劃與經濟👩🦽➡️、生態、社會,一直到今天的新型城鎮化、新常態下的規劃🎩,一子接一子落子如風春催綠。”吳誌強介紹,每年舉行的全國青年規劃師會議表明🦇,“我們的研究水平依然走在同行的前列”。吳誌強深情地說🤯:“同濟規劃現在是一個相互支撐、生態良好的學科群落🏋🏼♀️,這與董先生等老一輩規劃人的歷史性貢獻、與他們留下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吳誌強還談到了董鑒泓辦刊。他說:“他辦刊是在把握世界的脈絡、把握時代的脈搏,他讓我去柏林工大學規劃,就是因為他看到了獨立的規劃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大數據時代來臨的今天,很高興看到同濟的規劃學術傳統在延續、傳承。”
“董鑒泓先生還冒險簽了同濟規劃的第一份商業合同。”吳誌強說,董鑒泓早在1980年代就成功申請全國高校首家甲級資質的規劃設計研究所,並創辦全國規劃幹部培訓班,“這兩項,讓同濟的規劃從教學到實踐都有了通暢的路徑”。同時ℹ️,他認為對於素有“規劃教學與實踐結合傳統”的同濟,還必須向市場學習,真刀真槍搞規劃🙇🏻♂️。“這第一份合同雖然金額很小,同濟的規劃教學與實踐從此就如同魚水關系,同濟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被所有用人單位誇贊🥷🐜,因為他們都在從本科開始做項目了😜。”
“董先生給同濟規劃帶來了謀篇布局、辦刊🧑💼、結合實際規劃三條法寶,我們感恩並決心一代代傳下去👨🏫。”吳誌強最後說。
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不曾離開過同濟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董鑒泓在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中成了學院的“精神符號”。采訪中🤽🏿♀️,記者聽著那些或溫馨、或俏皮、或靜水之下有激流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溫暖、一次又一次的洗禮:誰說董鑒泓不是這所著名學院的“鄉愁”呢!
彭震偉教授說:“我畢業後被董先生推薦到北京大學讀經濟地理。”“董先生比我爸爸還大6歲”,李振宇一上臺就開始比較🧮🧑🏻,董先生在同濟創下5項紀錄🤽♀️:在學院執教時間最長,1951年留校開始教建築課,比建築系成立還早一年👩🔬;1958年🎾,首創中國城市建設史研究室;最早投身海外規劃🤗,主持了阿爾及利亞領土整治規劃;是《城市規劃學刊》現任主編,全世界也不多見💩。
主持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成渝城鎮群規劃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介紹,我是董老師門下的第一位獲得學位的研究生。“我打算報考董先生研究生時⏬,陶松齡先生問我:‘你有沒有信心讀他的研究生?他的第一位研究生沒獲得學位。’我心情忐忑地開始了研究生生活🫅🏻。那幾年是我進步最快的日子🍠👨🏽🦰。畢業後,生性疏懶的我沒有給先生寫過一封信🧑🏿🎨,但卻收到了董先生的信👩🏿🎤。他在信中告誡我🧚♂️:對老一輩要尊重,對晚輩要提攜,對同齡人要謙讓👨🏭。這幾句話讓我受益終身🚼。”李曉江說,先生人品如何,說兩件小事:“讀研究生時,我掙了唯一一次錢,8元。先生受邀到上海科學會堂講規劃,我受先生之命去放幻燈片📌。師徒二人回到學校👩🏻🦱,先生給我8元錢,因為人家給了他20元的報酬,占比40%呀👨🏿🎨!有一天上班🧑🏽💻,我突然收到一本《中國大百科全書》🗞,翻閱後發現👇🏽,‘泉州’詞條後署著我的名字𓀗。原來我讀書期間曾經為先生編輯該詞條查過資料🚯💇🏿♂️,他就把我的名字署在詞條後面了。”
意昂平台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說:“沒有董先生當年的那一次申請,就沒有今天的同濟規劃院。所以,我們討論定下的院訓,請董先生題詞。”《城市規劃學刊》的資深編輯陳運帷說,幹了一輩子編輯緣於文革結束後的一次外出。董鑒泓在車上的一句話💆🏽:“現在形勢大好,我想把《匯編》辦成《規劃學刊》𓀝,你想不想幹?”“幹!”“不會辦刊咋辦?”“幹中學👶🏽!”於是🎬,第一期刊物🈸,陳運帷在石家莊印刷廠一待就是半個月🌪,編輯排版校對,兩遍之後帶著刊物大樣回到院裏🎧,再請專家把關。“那時候,幹這些都是業余時間進行的®️,沒有補貼,不計工作量,大家心裏就想著同濟規劃應該有本刊物。”陳運帷說👨👨👧👧,如今數十年下來📒,學刊在全國近兩百種土木類期刊中一直排名前五,還在最近幾年連續多年穩居第一。“每期刊物刊載十六七篇文章,但要從近兩百篇來稿中優中選優🦵🏿,所以很多人來信稱刊物‘門檻太高’。”陳運帷說。據悉🫰,《城市規劃學刊》一直堅持不收版面費,還給作者發稿費。
董先生的另一位研究生👮🏻、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湯誌平回顧了求學的經歷和董先生對他學習💃🏽、就業的指點,表示董先生的為人和治學態度⬜️,使自己終生受益#️⃣。
而今🤱🏿,已經93歲高齡的董先生仍然以旺盛的精力、敏銳的思維和戰略的眼光🙎♀️,工作在他鐘愛的城市規劃專業領域,名副其實地實踐著“老驥伏櫪🍥👰🏼,誌在千裏”!